HashMap为什么通过(n - 1) & hash 获取哈希桶数组下标?

前言

看过HashMap源码的应该都知道HashMap是如何根据hash值来计算哈希桶数组下标的,就是通过(n - 1) & hash来计算的,为什么用的是位运算(&)而不是取模运算(hash % n)呢?

获取hash桶数组下标源码

1
2
3
if ((p = tab[i = (n - 1) & hash]) == null){
tab[i] = newNode(hash, key, value, null);
}

位运算与取模运算效率比较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package com.polymorphic;
public class Test {
int a = 1;
int number = 100000; // 数据集数量,初始定义为十万

// 位运算
public long bitwise() {
long start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;

//从十万开始,一直到Integer的最大值,计算所需时间
for (int i = number; i > 0; i++) {
a &= i;
}
long end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;
long time = end - start;
System.out.println("位运算时间为:" + time + "ms");
return time;
}

// 取模运算
public long module() {
long start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;
for (int i = number; i > 0; i++) {
a %= i;
}
long end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;
long time = end - start;
System.out.println("取模运算时间为:" + time + "ms");
return time;
}
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Test t = new Test();
t.bitwise();
t.module();
}
}

运行结果为

image01

从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出,如果数据集足够的大,那么取模运算的时间将会是位运算时间的十几倍。

这只是一方面,如果数据集足够大的话,HashMap的初始容量肯定不够,这也触发了HashMap的扩容机制。所以采用二进制位操作 &,相对于%能够提高运算效率。

位运算是如何保证索引不越界的?

讲到这,我们也就要想想为什么HashMap的容量是2的n次幂?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当 n 是2的次幂时, n - 1 通过 二进制表示即尾端一直都是以连续1的形式表示的。当(n - 1) 与 hash 做与运算时,会保留hash中 后 x 位的 1,这样就保证了索引值 不会超出数组长度。

当n为2次幂时,即n=2^k,那么(n-1)的二进制表示中,从最低位开始到k-1位,都是1。

2^2-1 = 3:0000 0000 0011

2^3-1 = 7:0000 0000 0111

2^5-1 = 31:0000 0001 1111

最低位是从0开始算的。

为什么当我们将一个哈希值与 n - 1 进行按位与运算时,结果会保留哈希值的后 x 位中的所有 1?

这是因为 n - 1 的二进制表示中,后 x 位都是 1,而哈希值的对应位如果是 1,则与 1 进行按位与运算结果仍为 1,如果是 0,则结果为 0。

这就可以说明:我们进行位运算时,得到的结果永远小于或等于n-1

同时当n为2次幂时,会满足一个公式:(n - 1) & hash = hash % n。